陜西省旬邑縣有一種食品,是饃,但不只用蒸制法做成,而是既蒸又烙,先烙后蒸。人們叫做“燒饃”。淳化和彬縣鄰近旬邑的一些鄉村也有這樣的食品,叫做“蒸烙”。
燒饃或者叫蒸烙的制作方法是:小麥面粉,發好,加青椒葉末及少許鹽,揉成扁圓形,略長,用梳子壓出花紋,放入鐵鍋稍烙,使之上色;然后進籠蒸熟。成品有點像狗舌頭,所以有人叫它“狗舌頭”。可大可小。小者如一普通饃饃,約一二兩。大者須切而食之。
燒饃或叫蒸烙也叫狗舌頭,一般在新麥下來之初作食品與禮品。壘麥草堆時常吃。大概也是為了嘗鮮。也寓有慶祝豐收的意思。 為什么要又烙又蒸?彬縣有人推測,先稍烙是要促進發酵;稍烙還可增色,好看;又增加了饃的硬度,再加熱時不容易變形;既烙又蒸,烙蒸之味,兼而有之,更為香甜可口。總之,是老百姓在千百年實踐中得出的一種較為精細的饃類制作方法。
|